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是一種常用的分析儀,可用于確定化合物的結構和表征化合物的性質,可以根據物質的吸收光譜研究物質的成分、結構和物質間相互作用,具有性能穩定、使用靈活、維護簡便等優點。在化學、材料、生物、醫學、食品、環境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。
可見吸收光譜法原理:
物質的吸收光譜本質上就是物質中的分子、原子等,吸收了入射光中某些特定波長的光能量,并相應地發生躍遷吸收的結果。紫外-可見吸收光譜就是物質中的分子或基團,吸收了入射的紫外可見光能量,產生了具有特征性的帶狀光譜。
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組成結構:
1、光源:光源是提供入射光的裝置。主要使用氘燈和碘鎢燈,兩種光源發射波長光度范圍不同。氘燈可產生(165-360)nm波長范圍的光,當超過360nm時,應采用碘鎢燈。儀器中光源可以自動進行切換。
2、單色器:是一種把來自光源的復合光分解為單色光,并分離出所需要波段光束的裝置。是光譜儀的關鍵部件,其主要組成為入射狹縫、出射狹縫、色散元件和準直鏡。色散元件為光柵。
3、吸收池:又稱樣品池、參比池或比色皿。又稱樣品池、參比池或比色皿。所用材料一般采用石英制品。比色皿一般使用前需清洗并校正。
4、檢測器:其作用是檢測光信號,交將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?,F在一般使用光電倍增管。以前常用光電管作為檢測器,光電倍增管的靈敏度要比光電管高很多。
5、信號顯示系統。配有微機,可對光譜儀進行操作控制,并進行數據處理。
紫外光吸收光譜的波長范圍:
紫外可見光譜區是在(4~800)nm的電磁波,其中(4~400)nm的電磁輻射稱為紫外區,它又分為兩段:(4~200)nm為遠紫外區,(200~400)nm的電磁波稱為近紫外區,而波長在(400~800)nm的電磁波為可見光區。因此,有機化合物測定中所謂的紫外光譜是指(200~400)nm近紫外區的吸收光譜,通常用UV表示。由于玻璃對波長300nm以下的電磁波有吸收,在300nm以下的測定中光學元件不能使用玻璃,一般以石英制品代替,在300nm以下的區域又稱石英區。